,口耳相传的历史,在流传过程中既会有分化,也会有综合。
战争经过
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所以称谓华夏第一战。《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大戴礼·五帝德》则云:“(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在这方面黄帝表现得更为出色,他在上面提到他的为人与后续的政策都为他赢得这场战争做好了铺垫。文献中所记述的熊、罴、豹、貙、虎和雕、鶡、鹰、鸢并非猛兽飞禽,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大规模的战役一共三次,厮杀地非常激烈。
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当时战场上,各方聚集部落能战之士,更多的是强壮的青壮年,手持各式的石器,身着简式的衣着,凶狠地对峙着对方,在两位首领的指挥下,呐喊着冲向对方的阵营,就像与平时凶猛的野兽搏击一样,双方都使出了全力,争取打败对方。
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因为炎帝部落善于用火,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又称黄龙、老龙,是中国最初的雷神、雨神,作为战神出现,是黄帝身边的大将,也是远古神话传说中“集创世、造物、灭世三位一体的巨神”,被古人赋予了“创世神”和“造物神”的尊称。本居于天上世界,给伏羲送河图洛书,帮助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应龙的形象特征为有翼,象征龙凤图腾的相融合。用水熄灭火焰,这是古战场里提到的神话内容,应龙作为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在这次战场上孕育而生。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帝部落有应龙的加持,已然立于不败之地,当然更多的是一种象征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