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
桀下令罢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后,昆吾的夏伯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加上对夏桀的失望决定先下手为强率军先向商进攻。商汤率军迎战昆吾,一战而大败昆吾军,再战而杀夏伯灭昆吾,将昆吾的土地、人民并入商。最后忠于夏朝的诸侯就这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夏桀得知商汤灭了昆吾,而不再朝贡,就下令调东夷的军队征伐商汤,但东夷的首领们对夏桀十分失望,又看到商汤的崛起,于是不听夏桀的调遣。商的大臣伊尹见灭夏的的时机成熟了,就请商汤率军征讨夏桀。
战争经过
此时夏王桀已经孤立无援。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在会战开始之前,他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活动,申明自已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商军经商汤动誓师员以后,士气大振,都表示愿意与夏军决一死战。在南亳,灭夏大军军容整齐,在商汤的俯视下,每个人通过多场的战争都精气神十足,而且都认为是秉承天意以正义伐不义,都坚信必将取得伐夏的胜利。
誓师后商汤选良车70乘,敢死队6000人,联合各方国(诸侯)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躲过夏朝正面布置的防线,夏桀仓促率领王师应战,西出拒汤,先与商军战于蒲州(今山西省运城)一带,在蒲州战场,夏商双方的军队在主帅的统领下冲击在一起,但士气方面商军越战越勇,夏军虽然人数不低于商军,但士气不如商军,不断被商军打的节节退败,最后不得以退守鸣条。
在鸣条,夏商又发生了第二次交战,也是最终的决战,两军在鸣条交战的那一天,正赶上大雷雨的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受蒲州交战的影响败退不止。夏桀看着慌慌的夏兵,郁闷非常,他见兵败不可收拾,就带领五百残兵向东逃到了三朡(今山东定陶北)。三朡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见夏桀兵败逃来,三朡君主立即接纳了夏桀,并陈兵布阵以保夏桀,并扬言要与商汤决一死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