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的最佳时机。《论语·泰伯》中记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商,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周文王对内称王的第二年,周讨伐犬戎,第三年,伐密须,次年东向攻黎(山西省长治市西南),第五年伐邘,第六年伐崇,解除了周国北方和西方后顾之忧。
这几场战争胜利后,周切断了商朝同西部属国的联系。同年,姬昌迁都于丰(今陕西西安西南),使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更有利于向东进兵。至此,姬昌伐商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
战争经过
后周文王姬昌在欣慰与不甘中病逝,继位的世子姬发是为周武王,周武王继承父志,矢志讨伐殷商。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姬发观兵于孟津,会盟各国诸侯,以观察依附周国的势力有多少,因来的诸侯数量未达到周武王姬发的预期,周武王觉得灭商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周武王还师归岐山。之后二年,此时的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帝辛杀了叔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叔父箕子,另一些被牵连的贵族如微子等则审时度势,投奔了周国。周武王从来投奔的殷商贵族那里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机密情报,于是判断时机成熟,决定出兵伐商。周武王伐商之战略计划是,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率周国精锐兵力及诸侯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商王朝王畿,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及其附属方国的势力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
公元前1046年。指挥联军进攻商纣王的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三千人,以及步卒数万人,出兵东征,比之商汤伐夏时,规模有所扩大。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等部族会合,联军总人数到达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联军于2月26日布阵未完就下了雨,史称联军共有“六师”。史家推测,大概是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后来联军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