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后来迁居他地。
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八年),周幽王任命叔父郑桓公担任周王室的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管理。郑桓公在司徒任上,对周朝民众安抚,赢得群众的支持。当时周幽王宠幸褒姒,每天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并重用奸臣虢石父,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因此百姓怨愤,诸侯们亦有叛离之心。郑桓公见周幽王一意孤行,料到国家终将再起祸患,自己只好另作打算,早思退路。
有一日,郑桓公询问掌管王室典籍的太史伯说:“王室如果有变故,我逃到哪里好呢?”太史伯回答说:“只有洛河以东,黄河、济水以南可以定居。”郑桓公说:“为什么?”太史伯说:“那地方邻近虢国(今河南荥阳东北)和郐国(今河南新密东南),虢、郐二国的国君贪婪好利,百姓不亲附国君。现在您身为司徒,百姓都爱戴您,您如若请求郑国东迁在那里,虢、郐的国君看到您正在掌权,就会轻易分给您土地。您最终占稳脚跟在那里,虢、郐的百姓都将亲附您,以后都是您的子民。”郑桓公说:“我想往南到长江流域一带,不知如何?”太史伯说:“以前祝融作为高辛氏的火正,他的功劳够大,但他的后代在周朝没有兴盛起来,楚国就是他的后裔。周朝衰落,楚国必将兴起。楚国兴起,对郑国不利。”郑桓公说:“我想住到西方,怎么样?”太史伯说:“那里的人(指秦国一带)贪婪好利,难以久居。”郑桓公说:“周朝衰落,哪些国家将兴盛?”太史伯说:“大概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齐国,姜姓,是伯夷的后代,伯夷辅佐尧帝掌管礼仪。秦国,嬴姓,是伯翳的后代,伯翳辅佐尧帝安抚各个部落。至于楚国的先祖,都曾经有功于天下人。晋国,是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周成王将叔虞封在唐,那里地势险阻,凭这样有德的子孙与周朝的衰落相并存,它也一定会兴盛起来。”郑桓公于是定议,便暗中开始筹划东迁事宜。太史伯的见解可以说是往后看了多少年,可以说都是一语中的。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请求周幽王,向东迁移郑国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阳)以东。得到周幽王同意后,郑桓公便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虢郐二君因郑桓公是当朝司徒、天子叔父,位高权重,并贪图礼品丰厚,于是各自献出五座城池以为郑国根基。郑桓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