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讯大喜,如此郑国便有立国的基础。不久,郑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号称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这使得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
战争起因
后来,郑桓公之子郑武公与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受封卿士。不久郑桓公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受赏大片土地。郑武公后以离间计灭亡郐国,趁周天子巡视虢国防务时又灭亡虢国,嫁女并袭灭了胡国,吞并三国后使郑国逐渐强盛起来。
后郑武公之子郑庄公姬寤生继位(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位国君,春秋初期政治家),郑庄公选贤任能,通过克段于鄢、盟鲁定宋等事迹,国力更加强盛,威望更加隆重,他身为周室权臣的条件,竭力扩充领地,侵伐诸侯:拉拢齐、鲁两国,打击和削弱卫、宋、陈、蔡四国,并灭亡了许国,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当时郑国是中原地区的霸主。随着政治、军事实力的增长,郑庄公对周王室的态度变得倨傲不羁,藐视天子权威。
周平王在位时,就对郑庄公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想要把他的权利给虢公忌父,郑庄公暗地得知后怨恨周平王。郑庄公有一次曾派兵割了周王室王畿之地温地(今河南省温县)的麦子以及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的禾稻,以警示周王,致使周、郑矛盾更加尖锐。为了缓和双方矛盾,周平王被迫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即周平王的儿子姬狐与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互换作为人质,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周王权威下降,不得已与诸侯臣子互换质子。
战争经过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公元前715年(周桓王五年),周桓王任命虢公林父为右卿士,以分郑庄公之权。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免去郑庄公左卿士职务,郑庄公遂拒绝朝觐周桓王,这在当时是严重的藐视周天子的行为,使周桓王十分气愤,怀恨在心。同年秋,周桓王为维护王室尊严,亲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