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郑庄公确实算得上是贤明的君主,有众多贤臣辅佐,军队强盛。在读《东周列国志》中最大的感受,就是郑庄公堪为明君的典范,虚心纳谏、“不及黄泉不相见”的孝心、对周边的国家外交政策都是无可挑剔,但在继承人的位置上与后来的齐桓公一样,没有做好准备,犹豫不决,导致国内大夫势力谁强谁主导国君的废立,致使郑国几代内乱,后来的郑国国君都是在吃老本,国力迅速衰弱,军队也在内耗中衰败,曾经辉煌一时的郑军标志的鱼丽之阵难以再现,让人不胜感叹。再读后来发现实际上郑国国力与齐、楚、晋等国相比还是有差距,所以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最终走向了没落,繻葛之战即是郑国崛起的最高点,也是其衰败的起点,未尝不让人叹惋。郑庄、齐桓如果在继承人的位置上英明果决,后续的故事将不会这样书写,当然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这个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好多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