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军队便纷纷败退。周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郑庄公在战台上见状,立即摇旗指挥原繁的中军向周中军发动攻击。祭仲、曼伯所分别指挥的郑左右两方阵也乘势合击,三路军队猛攻周中军。失去左右两翼掩护协同的周中军无法抵挡郑三军的合击,大败后撤,这时,一支不知哪里来的箭射中了周桓王本人,周桓王身负箭伤,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被迫下令脱离战斗。
郑军见周师溃退,十分振奋。祝聃等将领建议郑军立即追击,以便扩大战果,但为郑庄公所拒绝。他的看法是“周天子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犹在,不可过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和作对。”这是十分明智,如果周王在此战中陨落,郑国难免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诸侯灭亡是迟早的事。
当晚郑庄公委派大臣祭仲前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并用以缓和两国间的尖锐矛盾。
周桓王惧怕郑国的军队再次袭击,于是羞愧地拔寨返回国都。郑国虽然胜利,但是郑庄公恐得弑君之罪于列侯,于是也不追赶周桓王。
战争影响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只有周天子拥有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的传统逐渐消失,其他诸侯看到周王室的衰落,继郑国之后,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先后兴起争霸,以尊王为借口,行使周王征伐的权力。周王室无力征讨,天子之位,形同虚设,只作为名义上的共主。
战争评价
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算是中原的小霸主,也可以说是春秋第一霸,早于齐桓公。虽然因地处交通要道,与各国联系紧密,但也因地域限制,周边就是被春秋四强齐、晋、秦、楚包围,发展潜力有限,后来又经过几代的内乱,逐步走向了衰弱,长期成为了晋楚之间争霸的“墙头草”中的存在,最终公元前375年,郑国灭于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新郑国都也成为了韩国的国都,为他人作嫁衣。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