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贾似道和阿三一起,看了看时间差不多了,大伙儿也不好在后院这地方讲价,便和胡姓男子等人一道,回到了屋子里。
\n
在路上,贾似道透过眼神,询问了一下阿三的意思,是不是要拿下那件玉壶春瓶。毕竟,这一趟前来看货,是小马先找的阿三,三人之间,自然是以阿三为主了。若是阿三自己放弃的话,贾似道倒是可以插手。若不然,贾似道也不好意思明着跟阿三抢不是?
\n
阿三微微的眨了一下眼睛,贾似道顿时就明白过来。
\n
归根结底,阿三还是比较看好这件玉壶春瓶的。无非是先前的时候,被上面的侵蚀痕迹给吓到了。不过,查看了胡姓男子后院的地形时候,阿三倒也是能做出判断,这件东西,再不济,也应该是件清朝末期、民国初期的老仿。
\n
价值没有元末明初的真品玉壶春瓶来得高,却也可以尝试一下,跟胡姓男子询问个价格。若是合适,阿三自然不会放过捡个小漏的机会。
\n
于是乎,到了屋子里之后,阿三和胡姓男子开始讲价,贾似道则是继续的查看起其余的这些古玩藏品来。那件白玉佩,贾似道是不打算再看了。哪怕就是民国时期的玉佩,雕刻的工艺很是精湛,因为其质地的不纯,所能获取的利益,也就不会很高。
\n
玉器一类的藏品,就跟贾似道现在所经营的翡翠,是一个道理。除去雕刻工艺、年代这些比较“虚”的价值导向之外,最为重要的,还是要看玉器本身的质地如何!就像是一件菠菜绿的豆种翡翠挂件,哪怕就是雕刻的再精巧,设计的再怎么完美,难道它的价格,还能高过一块类似大小的玻璃种帝王绿翡翠料子?
\n
除非这件玉器,和历史上的某些特殊事件,又或者就是和历史上的某个名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n
用个通俗一点的比喻来说,那就是历史上某个出名的人物,哪怕就是他身边的一块石头,如果他有特殊的癖好,比如喜欢随身携带着这么一块石头,那么,这块石头的价值,就要远远的高于其本身的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