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立的灰色帐篷,前头豁然开朗,是董承的议事大帐所在。
刘协现就在帐中。
帐外四面列了数百披甲的卫士。这数百卫士有的是一直跟随於刘协左右的虎贲、羽林等营将士,大部分是董承所部将士,派来给刘协充脸面的。
众人顿下脚步,荀贞、孙策、戏志才、陈纪、贾诩几个摘下佩剑,交给帐前的郎官。
宦官向内通报。
很快,刘协的口谕下来:“召镇东将军荀贞、豫州刺史孙策、监军中郎将戏志才等觐见。”
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不管孙策的豫州刺史、戏志才的监军中郎将,之前朝廷有无下诏拜之,现在就刘协的这么一句话出来,他两人的官职便是坐实,这就是口含天宪,金口玉言。
韩融等人先入,荀贞等随其后,次第进帐。
荀贞缓步徐行,步入帐中。
先没看帐中都有谁在,才进帐门口,荀贞就拜倒在地,行三拜九叩之礼,郎朗说道:“臣荀贞拜见陛下。”
孙策、戏志才、陈纪、贾诩等随他拜倒,分别报自己的姓名。
一个正处在青少年变声期的哑嗓子响起,语气里充满喜悦,荀贞听之说道:“将军请起,诸卿请起。”
荀贞和戏志才等站起身来。
虽已起身,荀贞仍低着头,手捧胸前,极是恭敬之态。
“将军请抬起脸来。”
荀贞答道:“回陛下的话,臣不敢。”
让荀贞平身和抬脸的声音主人,自是刘协。
听到荀贞的这句回答,刘协笑道:“朕恕将军无罪,请将军抬起脸来,让朕看上一看。”
荀贞慢慢地把脸举起。
入眼前头,一二十步外,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冠十二旒的黑色冕冠,穿着上玄下朱、绘有章纹的冕服,腰系革带,佩刀,带双玉印,悬挂黄赤绶,脚着赤舄。
尽管有旒串遮挡,然因相距不远,荀贞还是能看到这少年的相貌,见他唇上蓄须,或因少见阳光之故,也可能是缺乏运动的原因,脸色有些发白,身形也甚消瘦,此时虽带着笑容,一双眼中却透出忧郁,——这忧郁不是他现在情绪的反应,是长久的不快意给他留下的痕迹。
荀贞未有多看,便把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