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转变,让群臣心中快慰。
他们对当今皇帝的知错就改,可谓极为赞许。
这也是群臣在适应后,越来越习惯和皇帝讨论的原因。
但是朱由检心中,其实并不认为自己完全错了。他只是给袁可立面子,显得自己重视他的意见而已。
在定下一个县一个百户所后,他就继续说道:
“繁华的市镇,例如景德镇、佛山镇、南浔镇等人口众多经济繁华的镇。”
“同样应设立百户所,负责征兵和协助治安。”
“甚至其所属的县,还要增设县丞或主簿派过去,负责当地治理。”
“当地也要成立镇议会,让议员发表建议,建设更好的市镇。”
“今后,大明要按赋税人口等方面评选百强镇,看看哪个地方的官吏,最是擅长治理。”
“对这些官员要优先升迁,吏部记录功绩。”
温体仁听皇帝提到自己家乡南浔,高兴得胡子几乎都要翘起来了。当即就赞同道:
“臣以为南浔这样的乡镇赋税之多,不弱于某些地方的府县。”
“确实需要派遣百户所,分派官员治理。”
“臣请以南浔镇,作为南方议会试点。”
显然,在议会制度越来越完善后,一些南方士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南方建议会。
不过朱由检对此早有定计,笑着拖延此事道:
“议会的事情以后再说,先把卫所派过去,把逃亡的军户、还有开豁为良的贱民,都纳入军民户征兵。”
“还有就是清点户口,稳定治安,避免某些人用暴力手段胁迫选举。这方面主要由卫尉寺负责,在各县设立治安署,重要的镇设警务所或巡检司。”
“这样才能统计好士农工商兵户口,按照比例选议员。”
对此事浅尝辄止提了一下,朱由检的主要目的,是在繁华市镇设立官署,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治理,更加方便收税。
然后他把话题又拉回来,说道:
“一个兵备道所辖区域,至少要有一个满编卫。”
“这个卫的军士和军户加起来要超过五千人,拥有一千以上常备兵力,并且要有随时扩充为三千人的能力,组成兵备道直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