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自主权,给她们否决的权力。”
“天下女子得知后,一定会感激你。”
这些戏剧周皇后也是看过的,里面的内容虽然荒诞不经,却多有人喜爱。
所以婚姻自主,确实是一些女子的诉求。她觉得可以用自己的名义,施恩天下女子。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以此提高议婚年龄,确定在女子及笄前定下的婚约不作数。避免采选淑女的最低年龄提高到十五岁后,民间适龄年龄女子大多有了婚约。
——
这个恩典,和皇后怀孕的消息,一起被公布出去。
与之一同公布的,还有对周奎的处置。
这位皇后的父亲、太子的外祖父,还是按惯例被授予了嘉定伯。但是却明文注明止于终身,如果没有封地就不传承下去。
嘉定伯的宅院和庄田,也被册封在太子的领地涿鹿区。宅院的面积是符合伯爵身份的三百亩,庄田则是一千亩,和世袭指挥使相当。
周奎被勒令住在涿鹿区,没有允许不得随意离境——
朱由检打算用在涿鹿区任职的东宫官员,专门看住这个人。
甚至还给周奎的父亲封了个山神,宅院和庄田也安排在附近。让周奎以侍奉祖先的名义当祭司,好好在山林里清心寡欲。
在京城花天酒地惯了的周奎,哪里愿意去涿鹿区的山林?
无奈皇帝下了命令,怕他再闹出事影响太子的东宫官员,也在陈仁锡的带领下,指挥羽林卫士兵帮他搬迁。
周奎身边自此被安排了士兵,盯着他不准出涿鹿区。
周皇后对于这个处置,大体是满意的。只是对于母亲也被迁去涿鹿区有些不舍,最终向皇帝讨了个旨意,保留了周家在京城被赐予的宅院——
除了周奎之外,周家其他人仍旧可以住在这里,尤其是皇后的母亲。
这件事把周奎气了个倒仰,责骂女儿和自己不亲近。
只是已经被迁去涿鹿区的他,就算骂声再大,也传不到京城的人耳里。
看守他的士兵,则对此是充耳不闻。甚至还有个在东宫任职的老翰林,拿着儒家典籍和城隍司的教材,教导他如何当祭司。
但凡有学不好的地方,就用皇帝赐下的戒尺打手心,像对待孩童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