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永平行署。”
“朕看大凌河防线稳固后,山海关一带的防御压力已经不是那么大,可以把永平府并进来,由顺天巡抚统一负责山海关西面的长城边备。”
“京津永这个地方以后都在顺天府,要像太湖经济圈的苏松杭一样,成为渤海经济圈的核心。”
这是朱由检参考京津唐、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设立的两个重点发展地带。打算把它们打造成工业基地,发展为城市群、经济圈。
税收自然要率先统一,促进区域内的工商业发展。
群臣对皇帝的远景规划自然不知,但是他们却认为南北方各一个试点很合理。
两地在朝廷的政策下也率先发力,成为大明最先完成市场化、商品和人员自由流通的区域。
大明的工商业也属这两个地方最发达,而且各有侧重。
其中,京津永因为受朝廷影响大、煤铁资源丰富,主要靠朝廷投资发展重工业,国有企业强大。
很多朝廷直属的国企总部设在这里,巨企数量众多,影响力遍及世界。
苏松杭则因为民间富庶、人们思想更活跃,以商贸和轻工业为主,小微企业数不胜数。
尤其是和雇工协会有渊源的个体户协会,在江南实力强大,可以保护个体户不受骚扰、不承担额外税费。
对雇工的保护也做得好,还经常组织培训,很多雇工就是通过学习成为个体户,进而建立企业,实现身份转变。
两地也成为大明最发达的地带,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
这个未来朱由检有所预料,因为他就是这样故意引导的。把重工业放在控制力强的北方,南方则主要发展轻工业。
朝堂上的大臣就难以想到这些了,他们只是以为皇帝要多收工商税。
却不知多收工商税的前提是发展工商业,大明重视工商的国策,开始从此确立。
——
农业和工商业一税制改革的消息,首先传到了江南,在这里展开试点。
曹文衡看到自己被任命为太湖巡阅使的消息后,颇是有些兴奋。
虽然这个职权和江南巡抚区别不大,却代表了皇帝的肯定。代表着他在江南的所作所为,皇帝记在心里。
尤其是皇帝给了太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