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阅府存留一成赋税的权限,让他觉得改革税制更好办:
“皇上虽然看重赋税,却不是一味搜刮小民的。”
“本来我们估算实行一税制后,可以起运225万石。”
“没想到皇上给我们又留了一成,只要求起运200万石。”
“这相比之前的189万石,实际负担还轻了。”
张溥也有同感,感叹道:
“是啊!”
“圣上一直把民间疾苦挂在心里。”
“苏州以前说是起运189万石,实际加上两三成加耗后,要超过225万石,所以之前我才这样估算。”
“没想到圣上免了加耗不说,还留下一成给巡阅府支配,只要求送到太仓200万石。”
“这南太仓可要尽快建好了,以后苏松等地的税粮都能直接运过去,交给司农寺转运。”
南太仓是一个新设立的仓库,归南京司农寺直管。地点就设在苏州府太仓州,方便从这里向海上转运。
这对太仓人、苏州人、甚至整个江南人都是一件大好事。他们不需要再辛辛苦苦向京城等地转运粮食,承担转运加派——
这个加派以前可是很高,最低的时候一石加一斗,高的时候一石加七八斗,负担非常沉重。
所以张溥和曹文衡都说,新税制下苏州府起运200万石比之前189万石负担要轻,因为不用承担耗羡。
这让他们更有信心完成苏州的一税制改革,尤其是把收回的官田租出去——
是的,苏州府的官田,如今已经收回了大部分。剩下的都是不超过百亩的官田。
在雇工协会抢收粮食、又抢收棉花后,苏州士绅顿时坐不住,纷纷和官府达成了置换海外土地协议。
再不置换的话,雇工协会就完全取代了他们的地位,即使他们坚持自己是地主,官府也不会认。
那些佃户更不会给他们交租,他们等于是实际失去土地。
所以这些人不管心里是否情愿,都只能和官府达成置换土地的协议。听从朝廷指挥,前去开发新江南。
不过这些人也不是没有条件,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获得爵士身份,在海外拥有领地,而非为靖江王国种地。
“爵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