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人对他们能在南洋自由往来贸易,都是羡慕不已。
有些人甚至琢磨着:去南洋后要不要转而做海贸,而非苦哈哈地开荒种地?
在商业氛围异常浓厚的江南,经商并不怎么受到歧视。很多大户人家,都有商业资产。
尤其是当今皇帝提倡四民皆本,并认为士人来自农工商、要经营农工商业后,商人的地位就更高了,也可以成为士绅。
张溥等士人更是带头办企业,兼具士人和商人两重身份。
如果再算上他家中拥有的土地,更可以说兼有农民身份。
算上如今带领的雇工协会,张溥还有了工人身份,兼具士农工商四民身份——
这样的人在选举时归于哪一类,也是刘理顺如今思考的问题。
他在摸索新的选举方法,争取让议会尽可能地表达民意。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刘理顺,更关心地是自己的新区,有没有都置换为官田:
“皇上已经允许,在吴淞江两岸建立新区。”
“新区一共有三个:苏州府吴淞江所改为的吴淞区,宝山所改隶松江府改为宝山区,以及上海县改为的上海区。”
“吴淞区和宝山区的荒地多,土地都置换成官田。”
“上海区则允许有私田,甚至用上海的官田和吴淞、宝山换。”
“皇上打算用这三个区试验一下,哪种办法最适合工商业发展。”
“这三个区的定位,都是工业城市。”
这是朱由检对刘理顺的设想做出的批复,实际则要更复杂些,因为涉及到行政区划调整。
三个新区将以方便交通原则重新划界,大体以吴淞江为界,西面、北面归吴淞区,东面归宝山区,南面归上海区。
还有就是新区的防务,将归横海卫改为的羽林后卫负责。这个卫是亲军卫所之一,属于太子十卫。
南京卫率府的官员,以后会常驻在这里,帮皇室掌控新区——
可以说,朱由检在规划新区时,已经认识到新区的潜力。完全把新区当成后世的上海规划,从源头上掌控这里。
为此,他还以横海卫缺编为由,把吴淞江所和宝山所并入羽林后卫,在军事上掌控此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