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抬得起头来?
所以他必须光明正大地反对黄宗羲的言论,不能让世人轻贱音乐。
刘宗周听到后也斥责黄宗羲道:
“太冲,你过了!”
“《乐经》是六经之一,礼乐又一向并称,如何能够轻视?”
“陛下命我以《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礼整理《礼经》,《乐经》却彻底失传,不知何时复现?”
“没有《乐经》指导,陛下对音乐的看法有所偏差,也是可以理解之事。”
“玄玉在献乐时经常见到陛下,还需多引导才是。”
李玉躬身受命,谢过老师为音乐正名。
年轻气盛的黄宗羲却犹自有些不服气,讥讽地看着李玉道:
“靠他?”
“引导陛下喜好美色吗?”
“我可是听说,皇家乐团里的女子,都是为陛下准备的人。”
“她们都有个宫女身份,皇帝能随时宠幸她们。”
“音乐大师做到这个份上,真是丢了先贤的脸面!”
李玉闻言气得脸色涨红,指着黄宗羲说不出任何话来。
因为黄宗羲说的是事实,皇家乐团的女子,几乎都有宫女身份。
他也确实曾向皇帝献美人,虽然是皇后要求的。
但是做了就是做了,这是皇帝喜好美色的证据之一,甚至有外廷官员因此进谏。
刘宗周对此心里同样有意见,但是当着众人的面,却不得不维护皇帝道:
“《孟子》曰:食色,性也。”
“陛下如今年轻,血气方刚,喜好美色可以理解。”
“只要不像隆庆皇帝、泰昌皇帝那样不知节制,便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今皇后贤德,后宫的事由她主持,吾等毋需多心!”
这是他和皇帝的默契之一,那就是相互维持对方的威信——
皇帝给他官位权力任他发挥,他则利用自己的名声为皇帝的某些做法找依据。就像当初的《致君尧舜疏》,被皇帝裁剪之后,成为重制礼乐的宣言一般。
深知重制礼乐就是变法,这件事的风险大到没边。刘宗周必须维护皇帝的名声,避免朝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