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
可能用的,能写的,都被阿婆写尽了,这时候,日式推理天马行空的机关密室就占据了上风。
让读者被花哨的手法吸引,从而忽略越简洁其实才越困难的本质,用花哨的手法留下海量用于侦破的证据。
事实就是,花哨的机关手法,本质不是犯人脱罪的计谋,而是创作者为侦探准备的外挂。
可我不会写机关,也不会写暗号,所以用不来。
客观上我不具备写日式推理的能力。
这也就导致了,在2000年出头这段日式推理占据绝对主流的时间段,我也陷入了和英式本格派同样的困境。
凶手的强度过高了,盘外招又让读者厌倦,所以反而没有办法写出好案子。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个人在创作中,案件一定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
之前的创作没有遇到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真的经历过那个古老的年代,而是因为其实很有趣,对“过去式”的案件来说,他到底是1930年1940年的波洛,还是我设定的1980年左右的投毒案,其实对于读者来说观感是一样的。
毕竟大家都没有真的经历过那个时代,对我们来说,只要知道那是一个没有DNA,没有现代科技的“过去”就够了。
可偏偏2000年之后的时代,我们都经历过。
可偏偏2000年之后的时代,和现在又有着天壤之别。
可偏偏当我去回想那个时代的时候,好像又什么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