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泰的盛宠,从贞观二年就开始了,跟李承乾是否荒废学业,不思进取,没有任何关系。
从贞观十年开始,有一个临界点,长孙皇后之死。
《贞观政要》卷二◎直谏》记载:原文如下:贞观十年,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或言三品以上皆轻蔑王者,意在谮侍中魏征等,以激上怒。上御齐政殿,引三品已上入坐定,大怒作色而言曰:“我有一言,向公等道。往前天子,即是天子,今时天子,非天子耶?往年天子儿,是天子儿,今日天子儿,非天子儿耶?我见隋家诸王,达官已下,皆不免被其踬顿。我之儿子,自不许其纵横,公等所容易过,得相共轻蔑。我若纵之,岂不能踬顿公等!”玄龄等战栗,皆拜谢。
房玄龄这个时候是李承乾的太子詹事,因为没有对李泰下拜行礼,直接被呵斥,玄龄等战栗,可见李世民为李泰出气撑腰,发了多大的火。
魏征还是很厉害的,顶住了李世民的压力,直接跟李世民硬刚。
《贞观政要》卷二◎直谏》记载:原文如下:征正色而谏曰:“当今群臣,必无轻蔑越王者。然在礼,臣、子一例,《传》称,王人虽微,列入诸侯之上。诸侯用之为公,即是公;用之为卿,即是卿。若不为公卿,即下士于诸侯也。今三品以上,列为公卿,并天子大臣,陛下所加敬异。纵其小有不是,越王何得辄加折辱?若国家纪纲废坏,臣所不知。以当今圣明之时,越王岂得如此。且隋高祖不知礼义,宠树诸王,使行无礼,寻以罪黜,不可为法,亦何足道?”
魏征的潜台词:我们是朝廷的大臣,不是越王的大臣,越王没有资格代表皇家,给他下拜就是折辱公卿,是败坏国家纲纪法度。隋文帝不知道这个道理,纵容诸王,随便折辱大臣,最后亡国,结局就是李世民承认自己因私废公了。
贞观十一年,相对安定的一年,长孙皇后孝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