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董卓专权,索要钱粮太多,被董卓以“怠慢王事”为由,调任为太仆,剥夺其地方实权,由陈留名士孔伷担任青州牧,获得了董太后、袁氏支持。
徐州牧卢植因为筹措了要求的七成钱粮,并且得罪了董太后派去的天使,被董卓借口“军需不济”,改任为议郎,闲置在洛阳,同时派遣为董卓女婿牛辅部曲,但为董太后侄子董承担任徐州牧,又获得了董太后、袁氏支持。
王叡、刘虞、孔融、卢植四大州牧一个接着一个皆落马,各州州牧纷纷瑟瑟发抖,在各州内纷纷筹措加紧钱粮。
时间一晃,一年时间过去。
浩浩荡荡的羌族之乱被“平定”了下来。
朝堂上,随着一次次的“捷报”传来,董卓都奏请朝廷为李傕、郭汜等人请功。
最终,李榷因“斩杀羌人首领”,被封为司隶校尉。
郭汜因“收复张掖”,被封为凉州牧。
张济则因“督运粮草有功”,外放为弘农太守,掌控了关中东部的咽喉要道。
西凉、关中、司隶各地,董卓麾下兵马达到了惊人的十三、四万之数。
洛阳城内,董卓权势日隆,十三四万兵马盘踞京畿与西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分掌要职,司隶、凉州、弘农等地尽入其囊中,朝堂之上董卓的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愈加骄狂了起来,面对朝堂上文武轻易置喙,便动不动拉出去棒打,轻则伤残,重则出现人命。
董太后虽坐拥董重与宫禁之权,却渐渐发现,董氏族人担任的光禄勋、卫尉等职,不过是空头衔,禁军实权仍牢牢握在董卓部将手中,想要调动一兵一卒都需看董卓脸色。
袁氏虽得了豫州牧之位,陈留、济阴等中原富庶郡县也安插了不少门生故吏,可董卓借着“平叛”之名大肆敛财,关中、豫州的赋税大半被截留充作军饷,袁氏门生在地方的收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