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李昭见状,深吸一口气,安抚道:“太皇太后可宽心。陛下虽幼,朝中并非无可用之臣。司徒王允,此次诛杀董卓,立下不世之功,其忠直之名,天下皆知,可堪大用。”
“王允?”董太皇太后沉吟道:“此人确实忠勇!”
“太皇太后,末将有一言。”
李昭拱手道:“可推举王允为太尉,总领朝政,主持中枢。另,冀州牧蔡邕,乃当世大儒,忠心汉室,体恤民生,可调任司空,分管民生、典章之事。如此,一文一武,相互制衡,共同辅佐陛下,朝局自可稳固。”
董太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细细思索起来。
王允有定策诛杀董卓之功,忠心汉室,威望足够。
而蔡邕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两人确是合适人选。如此分权,既能避免权臣独揽,又能各司其职,确实稳妥。
“此计甚好。”董太皇太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些许笑意,笑道:“只是……哀家终究是妇道人家,陛下又年幼,恐还是难驾驭这朝堂纷争啊,仍然需要武睿侯多对陛下照拂啊!”
李昭闻言,抬头,目光诚恳拱手道:“末将自然会尽力辅佐天子,另外,太皇太后仁德,深得民心,昔年高后临朝,稳定汉室基业,如今陛下年幼,太皇太后不妨效仿先例,垂帘听政,总揽全局。如此一来,上有太皇太后坐镇,下有王、蔡二公辅佐,朝局定能安稳。”
“嗯?垂帘听政?”董太皇太后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道:“这……可行吗?先前何进那厮,最是抵制哀家参与朝政……”
“时移世易。”李昭语气坚定,说道:“如今国难当头,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乃是为了稳固汉室江山,顺应天意民心。末将愿倾尽全力,促成此事,谁敢有异议?”
李昭的话如同一颗定心丸,让董太皇太后瞬间安定下来。
她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