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么带头这么干的大聪明是谁呢?猜猜看啊!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自然是贾琏出点子,实施的人是贾蓉和倪二。
他们出一块银元的“高价”,从市民手里买身份证明后,囤积在手里等待涨价。这俩先动手,囤积了几万份身份证明,把热度炒起来后,他们就停手了,等着涨价卖出去,小挣一笔即可。
内阁方面,林如海“发现”此事后,立刻开会,要求顺天府必须利用好这个机会,重新整理京城的黄册,基本摸清楚京城以及顺天府下属的人口情况。这也算一次不那么正式的人口普查了。
承辉帝得知此事后,也都啧啧称奇,对林如海道:“不器脑子是好,这种点子都能想的到。朕多次想重新整理黄册,上下反对意见很大。摊丁入亩之后,情况略有转还不够。”
林如海道:“民间隐户甚多,慢慢来吧。查出一点算一点。”
古代就是这样,想要搞人口普查,除非开国时的皇帝借着均田的机会搞一下,以后就没机会了。
你就别说古代了,现代还有黑户呢。多少而已。
只能说,农耕时代的隐户,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人没有户口,就没有路引,没有路引,就无法离开家乡谋生。
工业化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劳动力,而作为劳动力的个体,议价能力非常低下的问题,现代社会都没法解决。
作为贾琏,他真是只能看大局了,不能跟现代那个东大比。那可是一个先有血与火残酷的武装斗争,再经历过一场社-会-革-命才打下的基础。
都说人口红利,没有素质的人口,哪来的红利?
当然了,贾琏所处的时代,不存在这个问题,毕竟一工嘛,有手有脚就能进厂做牛马。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