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沈遘(gòu)一步走出,重重一叩:“臣为两浙子民,深知火烧钦差,触犯天颜,实为滔天大罪。国法昭彰,断无宽宥之理。”
“然,火烧钦差,祸起一隅。两浙百万生民,实为无辜之人。”
“今,陛下雷霆震怒,罪及三族、牵连百官,已令两浙震动。臣观州县官吏中,不乏清廉自守、勤于政务者,若因籍贯之故,或贬或黜,一生功名付诸流水,恐寒天下士人之心。更有寒窗士子,三年不得科考,无异于断其报国之路。”
“长此以往,两浙文脉恐难延续。十年之后,浙地恐再无可用之才,岂非自损陛下之股肱?”
“伏望陛下酌情减罚,存一线生机。两浙百姓,必是叩谢圣恩,颂君圣明!”
说着,沈遘老泪纵横,重重一拜。
“伏望陛下酌情减罚,存一线生机。”
“伏望陛下酌情减罚,存一线生机。”
两浙朱紫,齐齐下拜。
事实上,于两浙路百官而言,无论是夷灭三族,亦或是重罚帮凶,都并非是不能承受的事情。
毕竟,夷灭三族、重罚帮凶,说到底也就局限于一县之地,并不影响两浙根基。
真正让两浙百官难以承受的,主要是“百分比伤害”,也即关于上上下下一齐贬官、不得科考、不得擢升、一拆为二的判罚。
其一,上上下下一齐贬官的判罚,意味着两浙人可能出现“高官断代”的现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