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刘大都统刚刚进入曲阜的地界,就在一处兵站停住了,似乎在与那名声好大的朱熹商议大事,根本没搭理孔氏族人。
孔拯羞愤交加,却终究不敢拂袖而去,只能在寒风中继续等待。
“朱夫子做得好大事。”刘淮大踏步的进入兵站中的屋舍之后,立即就被吓了一跳:“朱夫子,如何清瘦成这副模样?”
原本朱熹是那种身强体壮之人,算得上膀阔腰圆,岂料仅仅两三个月未见,他就已经瘦了许多,连着宽袍大袖都变得宽松起来。
“刘大郎,许久不见。”朱熹没有回答,只是抬头含笑说道。
比几个月之前,朱夫子的气质更加内敛,原本十分张扬的性格仿佛也在这几个月间沉淀下来,从一把锋锐的长剑,变成了收拢锋芒的剑鞘。
刘淮在朱熹屋舍中缓缓踱步,左顾右看。
朱熹的屋舍之中有些杂乱,却还是能看出分界线来。
东侧相对要整齐一些,书桌之上放着许多公文,还有加急的批示,不时有小吏前来,放下一摞文书,或者将几本文书取走。
而西侧则是杂乱无章,墙上贴满了各种纸张,角落里还摆放着一张木床,此时也是半张床堆满了各种书籍,书桌上更是一片混乱,打开的书本到处安放,以至于明明是极大的书桌,竟然只剩下面前两个巴掌那么大的空间容朱熹书写文书。
刘淮看着贴在墙上的一张纸,缓缓念道:“猜忌当疏,论证当细。啧。”
他歪着头看着朱熹:“朱夫子,我给你改一下这句话,更加通俗易懂可好?”
朱熹眼前一亮:“我早就知道刘大郎是个内秀的,且说来,我为刘大郎执笔。”
刘淮指了指那张纸:“倒也不用书写,只是两句话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