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朱熹闻言愣了愣,随后立即就在纸上笔走龙蛇,口中喃喃自语:“妙啊,妙啊!”
朱熹虽然开创了新的格物法,也总结了几个关键地方,却还没有彻底形成理论,也没有书写成册。
战争开始之后,朱熹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大军后勤之中,根本没有工夫进行系统的整理。
直到如今,战争终于结束,大军大部也已经解散之后,朱熹方才有时间书写自己的论著。
朱熹有种预感,这本《格物论》如果真的能写成,那他在后世八成也能混到一个朱子的称谓。
摇头晃脑许久之后,朱熹方才抬起头来:“刘大郎,你这番前来,不单单是要与我讨论格物的吧?”
刘淮搬来一个干净的椅子,坐下之后笑道:“有何不可呢?这可是千古大事,总要比收拾孔家要重要的多。若是朱夫子《格物论》书成,那今后的大儒就多了。”
格物致知嘛。
格物是为了致知,是为了寻求真理。寻求到了真理,那不就成大儒了吗?
方法论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了,找对了格物方法,自然会有人寻求真理,并最终完善自然科学的。
朱熹笑了笑,方才叹气说道:“只是我这文章堪称叛经离道,到时候免不了一番口诛笔伐了。”
新理论的出现都是这样,这也就是儒学已经哲学化的宋朝了,如果是儒学教派化的东汉年间,说不得就是一轮血雨腥风了。
刘淮却满不在意的说道:“朱夫子多虑了,到时候让那些士大夫与我来辩,朱夫子与那些人还有些面皮上的牵扯,我却是无法无天,无牵无挂的。”
听着刘淮的狂言,朱熹再次笑了出来:“事情不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