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前徐州牧陶谦死后,卢植就任,诸葛玄被任命为东海郡守,原本要带他们一道上任,不过新来的卢州牧与其从人,为徐州带来新气象与关中消息。
\n
长兄诸葛瑾听说长安安定,百废待兴,可以不必保举,以才学考官,便决定带着一家来长安。
\n
到长安后不久,诸葛瑾就凭才学考入尚书台,如今过去一年,熟悉了政务,准备活动下地方历练。
\n
豁达、从容、机敏、还有点小骄傲,少年不怎么说自己,暗戳戳频繁提起兄长和叔父,说叔父诸葛玄仁爱,说兄长,则是推崇荀太尉新政。
\n
荀柔当然听出他的意思,但通过他描述,虽未见诸葛玄、诸葛瑾,却也生出几分好感。
\n
少年也向他请教了些问题,都是关于他的几篇文章,荀柔亦详细给出解答。
\n
直到离开,他都没有提让少年诸葛亮出仕。
\n
何必着急。
\n
十五岁的诸葛孔明,就是离历史上出山的二十七岁,都还有十二年。
\n
大好青春,风华正茂的年纪,最好的学院与老师,志同道合的朋友,亲爱不离的家人。
\n
正该狂歌竞夜,自在潇洒。
\n
不必早早背上沉重责任。
\n
天下再不久将安定。
\n
将来,在和平安定中成长的少年,能比在乱世中挣扎的一辈人寿命更长。
\n
看上去热爱运动,阳光开朗的少年诸葛亮,这辈子说不定能和天赋长寿基因的司马懿比比。
\n
冬季日短,荀柔回到家,又是日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