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烤着火,展开寝室内的舆图,他望向苍茫广阔的大汉十三州。
\n
见到少年诸葛亮,让他忽然意识到时光流逝。
\n
历史的慢慢长河,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光阴,它奔流不息,终有一日他们这一代也淹没,然后不停歇地继续向前,奔向浩浩茫茫。
\n
案头上摆放了一些文卷,应是堂兄文若派人送来的公文,卷旁还有一只信匣。
\n
“今日有冀州来信。”
\n
侍从恭敬回报。
\n
身体渐渐回暖,荀柔坐上榻,让人将书案也摆上来,舒展手脚,躺了个舒服的姿势。
\n
刘辩两次派人探病,孔桂也两次提醒他君前失仪,现在修养得差不多,他还是在新岁大朝之前,进宫谢罪一回。
\n
明日递请,也算是对朝野上下,给出他养病结束的信号。
\n
疲倦得打了个呵欠,荀柔拿起文书。
\n
文书都经堂兄整理过的,都是简要,可谓条理分明,干净利落,但看了一会儿,他止不住开始犯困。
\n
为提一提精神,荀柔打开信匣,换一换心情。
\n
河北没什么可担心的,有阿音、贾文和在,更有两个兄长,即使有人胆敢作乱,也很快能平息。
\n
冀州的问题,那是天长地久的问题,与客观的交通条件相伴。
\n
留在西面,在航海时代来临前持续向西向北耕耘,那么东南方向的士族再次坐大,或许三代之后,就会成为朝廷心腹之患。
\n
若是迁回东面,保证中原和江东,至多百年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