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n
文、武分制,在如今前所未有,在后世却是理所当然。
\n
此时的名门子弟,习惯于左右横跳,袁绍既作过御史又做过司隶校尉,曹操既做过议郎,又当骑都尉,甚至孔文举这样的,都作过虎贲中郎将。
\n
理由也很明白和平年代自然是文官御史,说话声响,战乱时期,到底还是当武将拳头硬,主打一个,好处全要。
\n
当然,要都如曹老板,提笔能赋,挥剑决浮云,他的新政也实行不成。
\n
可世上哪有那么多文武全才。
\n
袁绍的武略只是花架子,这都算好的,更多如孔融,堂堂一郡太守,被大字不识几个的黄巾军帅管亥当狗撵。
\n
这么些人,靠着名姓祖荫,空降二千石武官,让浴血沙场的将士情何以堪?
\n
“尚书台诸曹俱称赞此策,以为文武分班,可以革除光武以来,士族豪强兴起之弊。”荀彧含笑道。
\n
荀柔莞尔,“于此辈,不过利之所在。”
\n
几次站队清洗,尚书台这些地方,充陈的是新血,是在查举制下,论资排辈无法出头的年轻人、寒门子、西北边地的子弟,他们是种种新政的受益者与支持者。
\n
而过去,盘踞中枢的中原豪门,闾里纨绔,视官职如自己囊中之物,甚至挑肥拣瘦,早让他们看得眼热,自然大加讨伐。
\n
至于他们,虽然走到入仕这一步,选择仍旧不多,文武分制,并未影响他们利益核心。
\n
“何必如此。”荀彧失笑摇头,“未免刻薄。”
\n
“阿兄,你且看罢,十年五载,天下太平,怀念察举之品德高士,厌科考策试所出逐利小人,必有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