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便换掉那些坚决抵抗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官员,以及改变皇权不下乡的情况,不然,要想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肯定难如登天。
还好,赵宋王朝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冗官。
而且,从宋神宗时期开始,赵宋王朝一连三朝都在大搞教育改革,即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学校教育网络,以学校教育取代旧的科举制度,这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创举,还为赵宋王朝培养了大量的备用人才。
关键,赵俣在登基之初,就在梳理官员,手上捏着一大把备用官员。
更关键的是,赵俣在登基之初,就以反腐的名义,将赵宋王朝的官员用自己心仪的官员换了一遍。
再有,赵宋王朝在陇右推行的在农村建立乡镇衙门及村民委员部也可以将皇权触及到乡下。
这让赵俣有一些对抗士绅阶层的底气。
也可以说,赵俣之所以敢动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念头,也是因为他手上捏有不少王牌和后手。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赵俣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了,鉴于赵宋王朝实际上是皇帝与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士绅阶层其实是赵宋王朝的统治基础,动了士绅阶层等于是动了赵宋王朝的统治根基,赵俣还是非常谨慎的。
直到此时,赵俣收复了西夏,又收复了燕云十一州,将被辽朝勒索的利息连本带利全都要了回来,打得辽国割地赔款和亲再也不敢招惹赵宋王朝,没有了外患掣肘,赵俣才下定决心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
就这,赵俣都没敢自己提出来此事,甚至事先没有向宰相章惇或者任何一个宰执透露过半点风声,而是在张纯给自己推荐的一众人中亲自挑出了陈公辅这个愣头青,并亲自跟他谈了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事,见他十分支持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才在这个万事俱备之时,将他放出来,试探一下大臣的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