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些汉民很不信任。
历史上,宋人甚至当面以“番人”来辱骂燕云地区的汉儿。又因赵佶君臣的不作为,宋人与燕云地区的汉儿之间严重缺乏认同感,宋人视汉儿“非我族类”的情绪强烈。这样的情绪,使得燕云地区的汉儿无法在宋人那里找到归属感。于是,他们心中开始生出异心,寻找机会叛宋投金。最终,金人本不具备灭宋的实力,却因此得以实现其野心,在汉儿的帮助下,靖康之耻发生了。
甚至在后来的宋金之战中,也有很大程度是汉人与汉儿之间的内战。
到了蒙元时期,更是出现了四等人制度,使得汉人彻底分裂。
若不是汉人中出了一个朱元璋,汉民族恐怕就要彻底被分成两个了。
所以,赵俣若想彻底收复燕云地区、避免汉人分裂,最好将都城建在燕京,并施以合适的民族政策。
这样,才能彻底收复燕云地区的人心、稳固大宋的江山社稷。
大宋的大臣,包括一些皇室、宗室,听说赵俣要迁都,将国都从汴梁迁到燕京,纷纷反对,他们给赵俣上奏章,找一些牵强的理由,像:
“伏闻陛下欲迁鼎燕京,臣等窃以为不可。汴梁自五代以来,历宋室百年经营,城郭壮丽,府库充盈,士民安堵,此天造地设之帝都也。燕京孤悬北鄙,屡经兵燹,城垣凋敝,粮草不继,若弃中原膏腴之地,趋苦寒之域,恐动摇国本,非社稷之福。”
“燕云久陷胡尘,夷汉杂居,习俗异于中土。陛下若迁都于此,号令所及,未必尽从;民心向背,尚未可知。且北地胡骑窥伺,烽火时警,銮舆驻跸,安危系于一线,臣等实难安枕。”
“自古圣王建都,必择土厚水深、四方朝贡之地。汴梁居中夏之腹,漕运四通,江淮之粟可溯流而至,关陇之兵可驰驿而达。燕京僻处北方偏远之所,漕路艰险,转输耗费十倍于汴梁,民力何以堪之?”
“祖宗陵寝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