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蝗所发现蝗,快马报给司蝗院已是三日后,等袁倾城的应对法子传回去,幼虫都长成了能飞的成虫。
袁倾城便结合现有的条件,让人改进驛站,在蝗区沿途增设“飞奴站”,重要消息由飞奴传递,寻常事务才走驛马。
这才让政令流转快了大半。
就这般,十多年过去。司蝗院的卷宗里,关於蝗灾记录从厚厚一叠变成寥寥数笔,再后来,连零星蝗情都少见了。那些曾被蝗虫困扰的州县,田连片,堤坝稳固。
袁倾城之所以有如今这么大的名气,让她的名气成了五女之首,民间无知的百姓甚至將她当成了赵侯的正室认为她才是赵侯的皇后(民间只知袁娘娘、麻娘娘、叶娘娘,不知郑皇后),更有甚者,她都被民眾神化当成了活神仙,为她立生祠对她进行供奉,除了她让大宋的粮食產量翻了好几番,还因为她让大宋的土地终於少了一场场遮天蔽日的恐慌,而这也是大宋的粮食產量翻了好几番的原因之一。
如今大宋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治蝗系统,而且有著严格的责任制,谁治下的地区出现蝗灾,那赵侯是真会杀人的,並且是毫不留情地诛杀,不管涉及到谁。
大宋官场一直流传一句话:贪腐犹有活路,蝗灾必死无疑。
赵侯相信,老婆婆所说的微山湖的蝗情,朝廷肯定已经知道了,並且已经著手治理了,不然,
那就是在挑战赵的刀够不够锋利。
至於这老婆婆到底是不是谁安排的,鑑於她也没说出什么不得了的事,赵也就难得糊涂了。
当然,心细如赵侯,回到船上后,还是让人去察了一下,微山湖的治蝗情况,看看是不是有人借著这个老婆婆的嘴告诉自己微山湖这里治蝗不利。
很快,就有人来报告赵侯,在袁倾城的指挥下,济寧防蝗所已经定下把微山湖这里的十二万亩蝗区改造成鱼塘加稻田的复合生態深水区养鱼、浅水区种稻、岸边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