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年,朝廷分到二十万两银子,七千匹马。更重要的是,蒙古诸部暂时安定了下来,大明的边防压力减小,可以调兵守蓟镇。
察哈尔部和林丹汗就是搅屎棍,跟建奴一样,连年寇边,恶心得不得了。现在察哈尔挨削,蒙古诸部又达成了脆弱的平衡,原本跑路到河套的土默特部顺义王卜失兔又舔着脸跑了回来,林丹汗反倒是西迁了,双方达成位置互换。
大明分身乏力,四面皆敌,所以要化敌为友,腾出手脚逮住一个暴揍。联合蒙古对付建奴,这就是朱由检的战略。与原本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区别是:原本大明是妄图联合林丹汗对付皇太极,终被错付;现在转变一下,什么林丹汗、顺义王的都靠边站,大明应该联合原子化的蒙古人,蒙古底层人,这些个蒙古贵族吃太饱了。
对付蒙古人恩威并施,武力威慑,互市拉拢,招收夷骑;对付辽东,高价卖粮食,走走私犯的路,让罪犯无路可走,然后招收辽东难民,回归大明的怀抱就给饭吃。
东江镇需要补充人手兵力,如果毛文龙吃不下,就让登莱水师把难民运回来,挖辽东人口,掏空皇太极根基。
朝堂上,面对皇太极的议和请求,诸臣各抒己见,以主战派系为多,但最终的结果还要看皇帝的决定。
除却站出来表态的,更多的人其实是在观望,无论是为了维护皇帝也好,还是为了投机,见风使舵、揣摩圣意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真没有那么多人闲着没事非要跟皇帝唱反调。
但按照皇帝一直以来对于辽事的消极态度,众人的心是没有底的,很多人已经开始构思要是皇帝真的要议和,他们应该怎样劝谏的说辞了。
“陛下,百官众说纷纭,战和不定,臣等心中彷徨,伏望陛下早降圣断,以定国策。”朱燮元见皇帝对百官议论充耳不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