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那个粮食系统家属院里,粮油加工厂吕厂长两口子和我老爹关系很好。我去了那里,他家的二儿子吕海带着我玩,给了我两个粗铁丝拧成的枪,那是我小时候最好的玩具。我一辈子都记得,吕妈妈送给我几双他家孩子穿过的鞋,我回去穿了好久。
后来,轻工一厂搬到了城南湖陵三路,单独的一个厂区,一个办公楼,一个大车间,厂西北角是铸造车间,院子中间是一个篮球场,院子里几个地方种满了夜来香。
那是轻工一厂最兴旺的时候,经常举行篮球赛。厂里有几个济宁的知青,大老黑、朱五最为有名,经常下午下班后在那里打球,吸引了不少看球的人。济宁的知青返回济宁后,好像伤了元气一样,篮球场就慢慢长满了野草。
我叔家先是住在办公楼下面,后来就搬到了厂西南角的两间厂房,改造后也是一个独立的院子。那时候我叔已经是副厂长,不用在车间干活了,到处跑业务。
一天,我在办公楼的一扇门上,看到了一张小字报,写的是副厂长商某某吃吃喝喝、贪污的话。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只要在工厂,不论是国营企业还是集体企业,都能吃上饭,而且城乡差距很明显,农村的生活更苦,农村的人都想农转非,都想到城里工作、生活。而那个时候,这种城乡壁垒,在那个年代似乎是封闭了很久,一直到实行高考后才算打开了一条通道。
轻工一厂、轻工二厂、五金厂、电风扇厂等,都属于县一轻局,改革开放后,受到冲击最快的就是这样的小厂,很快,电风扇厂就不见了,五金厂是干电镀的,干自行车零件等,日子也很难,好在轻工一厂还不错,轻工一厂干的传统产品,市场容量没变,老客户还有,我叔干销售,经常往外跑,他那里的日子也还过得去。
再后来,轻工一厂的产品就被私人小厂的产品从市场上挤垮了。此时,我婶子又重拾当年钣金工的手艺,在湖陵三路家门口摆起了铁器杂品摊,日子不算富裕,但还好有过去的老底子,日子还算不错。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