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1638年3月7日,惊蛰刚过,新华制厂的烟囱再次冒出浅灰色的烟。
新华决策委员会委员、内阁副***张若松与轻工集团负责人熊泽谦站在一口大缸前,看着一群工匠们正在运用黄泥土(膨润土)的吸附性使粗浆脱色。
他们将熬制好的黄黑色浆倒入一种类似漏斗形状的瓦溜中,下面有一口大缸承接过滤后的渣。
几名工匠用黄泥水淋下,使得原本浆中黑色的渣滓掉入缸内,而瓦溜中则剩下了白色的霜。
待它凝结干了,就会变成了白色的砂。
在这个时期,超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蔗产品都是以那种黄色或者黄黑色的粗和红(或者黑)形式存在的。
至于像后世那种洁白如雪的白砂,则几乎没有。
即使最白的,如威尼斯精,也带淡黄色,且产量极少,仅供欧洲王室及大贵族享用。
但在大明,却有质量极高的白,虽然也略带黄色,不如现代精制白砂纯净,但却算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纯净的“白砂”。
这种白成为大明最为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南洋以及欧洲。
关于如何制取白,在大明刚刚出版的《天工开物》里就有详细描述,并附有图片所示。
去年,移民船队在搜集大明典籍和文物的过程中,在登莱意外看到这本被誉为17世纪的工业百科全书后,立时如获重宝,将蓬莱县城内售卖的数本书册尽数买下,然后带回了新华。
这本由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非常详细描述了种蔗、制的各种方法,比《霜谱》(北宋王灼著)一书更系统、更详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