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相较于欧洲殖民者仍依赖于传统单宁酸类植物鞣剂缓慢鞣制,新华的工匠们已经在数年前便开始采用改良的铬鞣法和油鞣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也提升了皮革的耐水性和柔软度。
这使得新华的皮革制品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在大明和西属美洲,乃至欧洲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每年都能为新华带来80-100万元的巨额收益。
若是以单一供货渠道来说,这个时期,新华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毛皮供应商,不仅影响了整个东方的皮毛贸易格局,而且还对欧洲的的皮毛市场造成深远影响。
通过新华的走私渠道,西属美洲每年向欧洲间接输入约8000-10000张各色毛皮,总价值超过三十万比索。
虽然,这个规模仍旧远远少于法国皮毛商人所销售的数量,但却对整个欧洲的皮毛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
可以说,新华通过十余年的经营和布局,皮革帝国已然成型,并继续向着更广阔的贸易版图扩张。
早期,新华的毛皮加工基本上跟欧洲的鞣制工艺没有太大区别,也是主要采用植物鞣剂,比如树皮、树叶、果实等富含单宁酸的植物材料,使之与毛皮中的胶原蛋白结合,让生皮转变为耐用的植鞣革。
这种工艺流程的特点虽然简便易操作,但鞣制周期很长,持续数周到数月不等,而且,成品革也会呈棕黄色,质地较硬,适合制作鞋底、马具、粗鄙皮衣。
这导致新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那些珍贵皮毛仅做简单鞣制加工,然后当做生皮卖至大明和西属美洲,平白少了一大坨利润。
当然,欧洲还有一种皮毛鞣制方法就是利用矿物鞣剂,用天然明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会使得皮毛更为柔软、洁净。
但这玩意,新华境内还未发现有相应的矿藏,需要从西属美洲大量进口,很容易受制于于人。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