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三个巡检司的兵丁正用刀鞘拍打一个偷抓碎米的少年,孩子枯瘦的胳膊上立刻浮起紫痕。
柳庆丰快步走去,摸出几枚铜钱塞给兵丁,少年趁机钻进人群消失不见。
“唉,这大明的天下……”
——
12月5日,淮安,漕运码头。
寒风呼啸,淮安码头的船工们裹紧了破旧的袄,嘴里呵出的白气在冷风中迅速消散。
两艘沙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船身吃水颇深,船舱里堆满了麻袋包裹的稻米,每袋也都盖着漆封——户部官印。
“沈大人,这天气出海,怕是不妥啊!”漕运司主事祝高远搓着手,眉头紧锁。
他年近五十,在运河上混了大半辈子,深知冬季海运的危险。
更遑论还是两艘平底沙船,在惊涛骇浪的海面上,随时都会有倾覆的可能。
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沈廷扬站在船头,一袭轻袍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
他望着浑浊的河水,目光坚定,“祝主事,此时清虏正肆虐京畿、河北,地方必然已残破不堪,不仅我大明官军面临缺粮窘境,怕是数百万百姓也是流离失所,无有所食的境地。此番海运漕米,自当为朝廷分忧,岂能因天寒和浪高而废国事?”
祝高远叹了一口气:“沈大人,自我大明立朝以来,海运荒废已久,蒙元的海图早已失传,这一路暗礁险滩……”
“呵呵……”沈廷扬闻言,笑了起来,“要是数年前的话,这海路北上若无海图导引,暗礁险滩无数,稍有不慎,确有船只倾覆的危险。”
“但是,现在嘛,我们已有一份较为详尽的海图所用,此番出海,北上天津,面对诸多险要,自是无虞。”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