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崇祯十一年
崇祯十一年(1638年),本来可以算是大明王朝近十年来局势最为平稳的一年。
正月,闯塌天刘国能在湖广随州向朝廷请降,五万余部众齐卸甲,随即被授予守备职衔,隶左良玉所属。
四月,八大王张献忠在谷城接受朝廷招抚。
七月,顺义王在河南信阳投降。
八月,射塌天李万庆也在河南表以归附。
十一月,别号“曹操”的流贼大首领罗汝才率一丈青、小秦王、一条龙、过天星、王国宁、常国安、杨友贤、王国恩等大小二十余个头目,从均州(今湖北均县)上了武当山太和宫,向监军太监李继政献降。
李继政大喜之下,当即移文熊文灿,后者遂派人招罗汝才等人至襄阳,大宴于总督府,并奏授罗汝才为游击,分驻其众于上津、房县、竹山、保康、南漳等地。
但罗汝才不肯受官领粮,愿为山农耕稼于乡野。
随后,混十万、整十万、十反王、托天王、紫微星、一字王等流贼首领纷纷投附朝廷。
一时之间,流贼投降之风盛行。
即使没有投降的,像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刘西尧、蔺养成等(即革左五营),也由于势单力孤而进入低潮,蛰伏于山林。
陕西方面的李自成等部,也连遭败绩,于八月窜入川、陕、湖广三省交界的山区,在洪承畴数万大军的围剿下,已难成气候,覆灭也指日可待。
十年来,一直困扰朝廷的内乱,至此似乎已得到初步平息。
至于被认为是大明朝廷疥疮之患的辽东建奴,也在崇祯十一年开始不再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