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思源仍有疑虑:“即便如此,二十多年过去,如何能保证此人可信?”
赵志皋看向众人,目光坚定:“老夫愿以性命担保!那岳华伟虽出身皇室,却在江湖长大,不受朝中势力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在江湖中素有侠名,曾多次行侠仗义,解救百姓于水火。这样的人品,正是当今朝廷所需。”
杨俊民沉思良久,终于点头:“首辅所言有理。如今朝廷动荡,确实需要一位不受旧势力影响的新君。只是……”
转头看向英国公:“此事事关重大,还需国公爷定夺。”
英国公张惟贤长叹一声:
“国难当头,顾不得许多了。就依首辅所言,派人去请岳华伟吧。不过,为防万一,必须仔细验明正身,再观其品性方可。”
商议已定,众人立刻着手安排。杨俊民亲自拟写诏书,骆思源挑选得力人手,即刻启程前往华山。
英国公则负责稳定京城局势,赵志皋虽重伤在身,仍坚持处理政务,确保朝廷运转如常。
三日后,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离开京城,直奔华山而去。而在乾清宫内,大臣们仍在紧张筹备。一面处理叛乱善后事宜,清点损失,安抚百姓;一面着手准备新君登基大典。
……………
正月初三,卯时,午门刑场。
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细雪,拍打在午门斑驳的城墙上。三十二名叛军头目被反绑双手,跪坐在结着薄冰的雪地上。他们身上的囚衣早已被血水浸透,在严寒中冻得僵硬。
京营士兵手持烧红的铁钳,按照祖制,依次夹断每个死囚的锁骨。铁钳与骨头接触时发出令人牙酸的“滋滋”声,伴随着死囚们压抑的惨叫声,在空旷的刑场上回荡。
刑部主事王纪身着素色官服,手持《大明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