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般奔腾的珠江支流;时而深入湿热葱郁的雨林,辨识各种奇异的草树木,甚至亲自采摘野果品尝;时而又走入依山傍水的僚人村寨,观看他们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祭祀舞蹈,品尝风味独特的竹筒饭和酸辣鱼脍。
宋玉致性格活泼跳脱,如同山间的精灵,对单婉晶这位来自海外的同龄少女充满了好奇和亲近感。两个少女很快便熟络起来,宋玉致叽叽喳喳地向单婉晶介绍着岭南的种种趣事和传说,单婉晶则分享着海外岛屿的风光和见闻,银铃般的笑声时常在山林间回荡,为这趟旅程增添了许多亮色。
易华伟则始终气度从容,步履悠然。他很少言语,静静地观察着岭南的山水地貌、物产资源、交通状况以及沿途所见的民生百态。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却仿佛能洞悉一切。
行至一处依山临江、规模颇大的墟市(集市)时,看着码头上堆积如山的木材、药材、兽皮、香料,以及从内陆运来的布匹、铁器、瓷器,听着商贩们夹杂着官话和俚语的讨价还价声,易华伟停下了脚步。
“岭南物产丰饶,尤以木材、香料、药材、珍珠、玳瑁、象牙、犀角等为著,皆是中原乃至海外紧俏之物。”
易华伟看着繁忙的码头,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宋缺耳中。
宋缺点头:“确是如此。然岭南湿热,瘴疠横行,道路崎岖,运输艰难。且与中原腹地相隔甚远,大宗货物转运,成本高昂,利润往往为沿途关卡与中原大商所盘剥。虽有水道之利,但大船难以深入支流,小船运量有限,效率低下。”
这是困扰宋阀多年的老问题,也是限制岭南财富积累的关键。
“阀主所言,乃表象。”
易华伟目光扫过那些堆积的货物,语气平淡却带着指点江山的意味:“岭南之困,非在物产,而在‘流通’二字。”
“流通?”
宋缺眼神一凝,宋玉致和单婉晶也好奇地竖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