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
“其一,流通渠道单一。”
易华伟指向码头:“货物出岭南,主要依赖此等沿江大埠,靠船运。然如阀主所言,大船难行支流,小船效率低。何不广设小型中转集散点于各支流交汇处?以轻便快船穿梭于支流,将山货汇集于集散点,再由大船统一转运。此可极大缩短山民运输距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宋缺眼中精光一闪,这思路简单却有效!
“其二,流通方式原始。”
易华伟拿起摊位上几块粗糙的锡锭和一块品质不错的沉香木:“此等粗锡,价值有限。若能在岭南本地设坊,精炼提纯,或打造成器,其价何止倍增?此沉香木,若不经切割炮制,直接以原木出售,亦是暴殄天物。宋阀坐拥资源,为何不延请能工巧匠,就地加工增值?既可吸纳流民就业,又可获取更高利润,更能提升岭南物产在中原乃至海外的声誉。”
宋玉致忍不住插话道:“对呀!爹!咱们家的沉香都是整根整根卖出去的,太亏了!我听说洛阳那些贵人,一点点上好的沉香屑都能卖上天价呢!”
她显然对商业也颇有兴趣。
宋缺微微点头,若有所思。他过去专注于军事与武道,对经济民生虽有重视,但细节上远不如易华伟这般洞悉入微。
“其三,流通结算落后。”
易华伟目光落在那些用铜钱甚至以物易物的交易上:“大宗交易,动辄千贯万贯,携带铜钱或实物,笨重且危险。何不效仿中原‘飞钱’之法,由宋阀信誉担保,在岭南各主要市镇设立‘柜坊’,发行可在宋阀控制区域内通兑的‘岭南票’?商人只需在出发地存入钱帛,凭票据即可在目的地提现或购买货物。此可极大便利商旅,加速资金周转,更能将岭南的金融命脉,牢牢掌握在宋阀手中。此乃‘经济之刀’,其利,不下于阀主掌中之刀。”
“经济之刀!”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