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高拱说道:“海运固然有其优势,但海运风险极大,一旦发生海难,不仅所运货物全失,就连随船船员也万难有生还之机。且运河之上所系之漕工多达六十万巨。若真改海运,这六十万人以及这六十万人身后家庭之人吃喝用度又该如何解决?”
“一旦不能为这六十万漕工提供新的生计,使其有新的生存依附,那对朝廷而言也将是一场泼天之难!故而治国之道并不在于财赋之多寡,而在于天下之安定。若能最大限度保证天下之安定,有些问题即便是一直存在,也不能一刀切之。”
高拱这地理讲着讲着就讲到了治国和政治上的问题。
朱载坖在听到这番话后,他想都没多想,直接蹦出一句,“那就想法子开源,想法子制造就业。将那六十万漕工分流到新的行业里面,如果可以的话,对于一些技术类的工种,朝廷和地方官府也可以组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让这六十万漕工有更多的选择。这就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
朱载坖的话也让高拱眼睛一亮,他没想到朱载坖这么小的年纪还有如此深远的见识。
不过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度可是极大的。
先不说其他的问题,就单说开源的问题,如今大明立国已经将近二百年了,这二百年里所积累的问题以及这二百年间世家大族们盘根错节的势力发展,无不限制着朝廷的开源之举。
所以朝廷要想开源,简直就是千难万难的事情,所以为今之计,朝廷除了在仅有的田赋,盐铁,茶马等朝廷垄断的行业之中紧缩财政之外,也已经别无他法。而且根据高拱这些年的观察,高拱也发现朝廷这些年所能收到的田赋也在逐年减少,而这其中的问题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就是盐铁和茶马等贸易,这些生意虽然都是朝廷垄断的,但是管理这些生意,还是需要依靠各地豪强以及各地负责茶马和盐铁的官员共同出力。
可是这些人长久的在地方之上,也早就形成了利益联盟,朝廷所能收到的盐铁和茶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