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迎敌,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
此时,一个年轻的身影站了出来,他叫沈明远,是陈之桥在淮水义学培养出的得意门生。沈明远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他朗声道:“当年陈大人在淮水,以血肉之躯堵管涌;在边疆,凭智谋击退敌军。如今国家有难,我辈岂能退缩?”
沈明远主动请缨,带着三千新兵奔赴西北。然而,现实远比想象残酷。回鹘骑兵机动性极强,常常打完就跑,北唐军刚到一处,他们就转移到另一地,搞得士兵们疲惫不堪。更糟糕的是,后勤补给线屡屡被截断,军中粮草告急。
沈明远深知,这样被动挨打不是办法。他效仿陈之桥当年在边塞的做法,深入当地,走访牧民。在一个偏远的牧寨,他结识了一位名叫阿依娜的姑娘。阿依娜熟悉荒漠地形,也痛恨回鹘的烧杀抢掠,她主动提出为北唐军带路。
在阿依娜的指引下,沈明远发现了一条隐秘的古道,直通回鹘的一处重要粮仓。深夜,沈明远亲率五百精锐,沿着古道奇袭粮仓。火光冲天中,回鹘人惊慌失措,粮仓化为灰烬。此役不仅解决了北唐军的粮草危机,还极大地打击了回鹘的士气。
就在沈明远在西北浴血奋战时,北唐内部却暗流涌动。以宰相为首的保守派,嫉妒沈明远的功绩,在朝堂上弹劾他
“结交外族,居心叵测”。皇帝一时不察,下旨将沈明远召回京城治罪。
消息传到西北,将士们群情激奋,纷纷表示要随沈明远一同回京,为他讨个公道。沈明远却拦住众人:“陈大人教导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我一人之荣辱事小,西北安危事大。”
他只身返回京城,踏入那暗流涌动的朝堂。
公堂上,面对保守派的污蔑,沈明远不卑不亢,将西北战况、作战经过一一陈述。他还呈上了阿依娜绘制的地图,以及当地牧**名写下的证词。就在局势僵持不下时,淮水两岸的百姓听闻消息,自发组织了上千人,举着写有
“还我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