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宋的江山就在。”
他们的目光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乱石关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成为大宋历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南宋嘉泰年间,西北局势风云变幻。西夏李元昊称帝后,不断扩张势力,对周边政权虎视眈眈。西凉,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历经多番战乱后,虽仍保有一定实力,却也深感西夏的威胁如芒在背。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在江淮防线投入大量精力,而蜀口地区的防务虽有一定基础,但因长期未受大规模侵扰,逐渐显露出松懈之态。
此时,西凉国主李重冒忧心忡忡。国内资源有限,面对西夏的步步紧逼,军事上难以与之抗衡。谋士们纷纷进言,提出与南宋结盟的设想。“吾国若得南宋之援,可借其物力、兵力,共御西夏。且蜀口之地,地势险要,若能屯兵于此,进可攻,退可守,不失为良策。”
一位老臣捋着胡须,目光坚定地说道。李重冒沉思良久,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派使者前往南宋,商议屯兵之事。
南宋朝廷接到西凉使者的请求后,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认为,西凉与南宋相隔甚远,且其国势不明,贸然允许屯兵,恐生变故。“西凉之兵,若入我境,万一心怀不轨,如芒刺在背,我大宋腹地岂不危矣?”
一位御史言辞激烈地反对道。然而,也有大臣看到了其中的机遇。“如今西夏势大,若能与西凉结盟,使其屯兵蜀口,可为我大宋屏障。且西凉兵善战,可助我加强蜀口防务,何乐而不为?”
宰相韩侂胄分析道。赵不凝犹豫不决,最终决定先派使者前往西凉,考察其真实意图与实力。
南宋使者陈康伯肩负重任,踏上了前往西凉的路途。一路西行,他目睹了战乱后的荒芜,心中不禁对西凉的处境多了几分同情。到达西凉后,陈康伯受到了李重冒的热情款待。然而,在谈判桌上,双方却陷入了僵局。
西凉方面提出,要在蜀口地区的汉中、武兴等地屯兵两万,且要求南宋提供粮草、兵器等物资支持。陈康伯大惊,“此两地乃我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