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蜀口要地,屯兵两万,规模过大,且物资供应亦非易事。吾皇恐难应允。”
李重冒则据理力争,“我西凉为抗西夏,不惜倾国之力。若不能在险要之地屯兵,如何有效抵御西夏?且我军所需物资,战后定当归还。”
双方各执一词,谈判陷入了长时间的僵持。
陈康伯深知此次谈判的重要性,他一方面暗中派人了解西凉军队的真实战斗力与国内局势,另一方面与西凉大臣们私下沟通,寻求妥协之策。经过多日努力,他发现西凉军队虽装备简陋,但士兵们作战勇猛,且对西夏恨之入骨,确有结盟抗夏的诚意。于是,陈康伯向李重冒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西凉可在蜀口的兴州附近屯兵一万,南宋提供部分粮草,兵器则由西凉自行解决。李重冒权衡再三,最终勉强同意了这一方案。
经过艰难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西凉国主李重冒立即着手挑选精兵强将,任命大将慕容博为屯兵统帅,率领一万西凉军前往南宋蜀口地区。出发前,李重冒亲自为将士们送行,“此次屯兵南宋,关乎我西凉生死存亡。汝等务必与南宋军民和睦相处,共御西夏。若有违令者,军法处置!”
慕容博单膝跪地,大声应道:“末将定不负国主重托!”
西凉军一路跋涉,终于抵达兴州。南宋方面也按照约定,为西凉军安排了营地,并提供了部分粮草。慕容博深知,要想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必须与南宋军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于是,他主动拜访南宋兴州守将吴曦,表达了合作抗敌的诚意。吴曦对西凉军的到来心存疑虑,但在朝廷的压力下,也不得不表示欢迎。“慕容将军远来辛苦,今后我等当携手共进,保我大宋边境平安。”
吴曦微笑着说道,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戒备。
慕容博并未在意吴曦的态度,他开始着手训练军队,同时加强与当地百姓的交流。西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逐渐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好感。慕容博还根据蜀口地区的地形特点,制定了详细的防御计划。他在兴州周边的险要之地修筑堡垒、设置烽火台,与南宋军队的防线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然而,屯兵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