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地下实验室里,廉默站在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前,仔细研究着地穴族能源系统的整体架构图。经过数月的深入分析,他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能源获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族群快速发展的需求。回收站虽然能够产生一些有价值的副产品,但相对于庞大的能源消耗来说,仍然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廉默对着满屋子的技术骨干说道,“不能再依赖传统的开采和回收方式,必须寻找全新的能源解决方案。”
比奇翻阅着最新的勘探报告:“虽然我们发现了新的能量晶石矿藏,但开采难度极大。那个矿藏位于地下三千米深处,周围的地质结构极其复杂,传统的开采方法根本无法触及。”
“而且,”另一名地质专家补充道,“即使能够开采,成本也将是天文数字。我们估算过,开采这个矿藏的投入可能超过其产出价值的五倍。”
廉默沉思良久,突然眼睛一亮:“我有一个想法。既然直接开采如此困难,为什么我们不尝试间接利用这些能源呢?”
“您的意思是?”比奇不解地问道。
“能量场技术。”廉默在全息投影上调出一个全新的设计概念,“我们可以在地表建立能量收集装置,利用特殊的能量场来吸收和集中自然界中散布的各种能量。”
这个想法立即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能量场技术在理论上确实可行,但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自然界中的能量形式多样且分散,如何有效收集和转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地下深处的能量晶石会持续释放微弱的能量辐射。”廉默详细解释自己的构想,“如果我们能够设计出足够敏感的收集装置,就可以捕获这些辐射能量。再加上地热能、生物电能、甚至是微弱的磁场能量,总量将会非常可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