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路线不同
不仅是生物柴油精炼,新能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以及渠道合作方面的事,还有一个正在设想中,待推进的项目,那就是碳积分的试点。
低碳环保这种事,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纸面上,光嚷嚷是没有用的,得有点真东西,才能有说服力。
按照以往那种模式,纯靠补贴来维持,迟早会坚持不下去。
屡禁不止的骗补问题,也有待解决。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认真践行节能减排倡议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并没有得到奖赏,而肆无忌惮地违背承诺的也没有受到惩罚。
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好处只是一方面,得有点实实在在且容易变现的“甜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碳积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设想,就好比今夕文化旗下有风电和光伏新能源电厂,按照装机量或者发电量,给予碳积分,然后在专门的平台上公开交易,汽车制造商、航运公司、炼钢厂、冶炼厂、电解铝以及煤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的实体,用完当年的“指标”后,就必须强制停产,除非旗下有生产满足标准的新能源车,生产环保能源或者有新能源电站等,可以挣碳积分,继续维持生产。
或者……直接在交易市场购买碳积分,满足自身需求。
简单点说,就是收高排放企业的“碳税”,弥补环保企业的损失。
某种程度上讲,这套方法能够完全落实,并将低碳环保带来的好处以某个大家认可的规则量化成为积分,以金融衍生品的模式公开交易并定价,就直观太多了。
以目前国内的情况,大范围推广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在小范围内试一试,正好筹备中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几乎没有太多金融衍生品供客户挑选,碳积分这个新鲜出炉的试验品,恰好能作为标的物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