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此事在外人看来不偏不倚,可为兄弟洗脱误会;三皇子那边也不能因之怪罪兄弟,毕竟文艺之道不干政治;于太子这边则必然念着兄弟的好处,定不会再生恶意。此谓之一箭三雕,兄弟觉得如何?”
若王伦是政治小白,弄不好真的会上套。可是他的年龄已经穿越千年,于饱读史书一项真不是眼前人可以望其项背的。
首鼠两端、搞政治投机的人,向来没有好下场。本来赠玉佩、写赞诗的事,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会慢慢遗忘,只要自己不上赶着卖弄。谅太子等也不会因为一首诗就对自己大动干戈,毕竟“山水郎”的名声也不是白来的,又好歹算是三皇子的人,都要注意影响。
但若是再捧太子的臭脚…哦不,太大逆不道了…必然被三皇子派的人认为是反叛。
虽没见识过三皇子的手段,但杨戬那把明晃晃的割鸡刀可是在那天之后的好长时间里有阴影在,滕府尹也有无数种理由搁置孙三四的脱籍事宜。
太子、蔡京官虽大不能对自己有什么直接的威胁,开封府可是现管的单位。自己前面只要一出手,后脚可能就得逃亡了。
那个时候,太子会为自己和三皇子交锋吗?只怕不见得。
把命运交给别人,自己才不会这么蠢!
看来自己的文采卖弄得太多了,这可不好。
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宁可藏拙,也不能行此无脑之举。
“道长之意,王伦领受了。”王伦苦笑道:“只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前番做诗成功,是有感而发有事相依侥幸而得,却不能无中生有无病**。若是有机缘,且待将来,只能请道长恕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