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所谓“加耗之外,更出一斗”的情形。
因此附加税便远比田税反而更加沉重,所以加耗又被叫做“润官”,实际上暴露的就是宋代附加税胡乱征收,名目繁多的现象。其情形或公开,或隐秘,往往造成“一石正苗,非三石不可了纳”,也就是说农民原来只需要上缴一石的税收标准,但往往由于附加税的存在不得不付出超过三石的赋税。
此外,在交税上,在征收之外还发明了一个新花样,叫作“折变”。比如江浙地区,一斗小麦折算成34文的税,但地方发运司部门却把规定改成将小麦折算成钱,每斗小麦折算成94文的钱,结果是百姓的负担变成以前的3倍重。
除了“折变”以外,还有“支移”。
所谓支移,是指每户人在上交实物来纳税时,由于北宋政府想让不足的地方用别处剩余的来弥补,于是大多数情况下要求民众不要把实物缴纳到本地部门,而是去北部边疆的宋朝军队驻守之地交纳。
这种事,明朝也干过,估计是朱元璋一脉相承直接拿来用了,很是劳民伤财。
其实,原本应是民众在离自己家近的地方缴纳实物,再由北宋政府统一安排地方官员将实物集中向边境运输。然而,转运这种应是朝廷本分的工作,却也要让作为纳税人的民众来承担,因此运输途中若是遇到偷窃抢劫、丢失损耗等事故,自然都是民众来承担。
北宋政府可谓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种妙策,不仅大大缩减了自己的成本,还解决了边疆军队的粮食问题,却让平民百姓来承受更多的负担。
此外还有所谓的“义仓”税。所谓“义仓”自然是指政府的一种战略储备物资,这部分物资本应该由政府从其税收中另拨储存,但真实情形是依然转嫁到了农民身上。其规定是每正税一石,另输一斗进入义仓,其理由是“以备凶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