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分量的作家江弦。
那这一切就都变得合理起来。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围绕《无主题变奏》展开讨论的评论文章,作者一抹水文学界、评论界赫赫有名的评论家。
其中有“国字号”评论家雷达的《平庸之世:读江弦“无主题变奏”》:
“江弦放弃了传统小说的故事叙述方式,可见他摒弃了传统生活的价值观念,选择了对世界的批评而不是批判。
这既指他对世界阴暗面的不满其表达不成体系,亦指他对社会的鄙夷不带有大字报般的火气。
他就是写一个小人物的辛酸和喜悦。
就是我们日常经常能见到的一些有着小机智小聪明的年轻人,有血气,有幽默。
有人评价道:‘作者用的是一种粗轮廓勾画人物面貌,细轮廓勾画人的内心的手法。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一幅幅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精神状况的写意画跃然纸上,让人有一种吃巧克力的味道:越嚼越浓烈。’
诚哉斯言。
于是乎,《无主题变奏》便给了一种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假大空高大全拼命装腔作势也给不了的感觉,江弦没有用说教而是用年轻人对世界的感知给予了我们一种切身的体会,主人公对诗人‘现在时’的调侃、对作协老头子们的嘲讽和与老q无疾而终的爱情,以及对自己最冷酷最幽默的自嘲,像贝多芬交响曲戛然而止的音符颤抖在字里行间。”
除了雷达,文艺界地位举足轻重的阎纲也撰文《文学中的多余者——读‘无主题变奏’随想录》。
“现代社会过着的是一个散文的生活,而非史诗的生活,这是一个平庸之世。
然而平庸不代表庸俗,尽管在平庸之世会有种种庸俗的行为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