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从未见过这般肥美的鱼!”
鱼塘的成功,不仅为百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蛋白质来源,也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多余的鱼可以在集市上出售,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
除了淡水养殖,周明也积极鼓励沿海居民发展近海渔业。他知道,海洋资源远比内陆水域更为丰富,但古代落后的捕鱼工具和技术,极大地限制了渔业的发展。
“公海之广阔,其鱼虾之丰盛,非内陆可比。”周明召集沿海的渔民代表,向他们展示了一些改良后的捕鱼工具图纸。
他引入了:
改良渔网:指导工匠制作网眼更合理、编织更牢固、网坠更重的渔网,提高捕捞效率。
简易捕鱼陷阱:设计出利用潮汐原理的简易捕鱼陷阱,方便渔民在潮间带捕获鱼虾。
小型渔船的优化:对现有渔船的船体结构进行微调,使其更稳固,更适合近海作业。
“公子,这网眼更密的渔网,会不会把小鱼也一网打尽,不利于来年捕捞?”一名老渔民提出了疑问,他有着世代相传的朴素渔业伦理。
周明赞许地看了这老渔民一眼,点头道:“老丈说得极是!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大小的网眼,捕大放小,方能永续利用!”他甚至还提出了“休渔期”的概念,虽然暂时还无法强制执行,但已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悄然灌输给百姓。
渔民们在周明的指导下,改进了捕鱼工具。当他们第一次使用这些改良后的工具出海捕鱼时,收获之丰,远超以往!
“公子赐予的渔网,当真是神物啊!俺们一网下去,竟能捞起往日三倍的鱼!”渔民们兴奋地扛着满满当当的渔获,向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