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春日,风物日新。高粱的田地绿意盎然,鱼塘里肥鱼跳跃,集市上的商贩们口中念念有词地背诵着“周氏乘法口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的餐桌早已告别了过去的单调,而周明的目光,又落在了百姓的衣着上。粗布麻衣,虽然耐磨,却不够保暖,也远谈不上舒适。在周明看来,这同样是提升民生、发展经济的关键一环——纺织业。
“穿得好,才能活得有尊严。尤其是在北方,冬季漫长,保暖的衣物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周明站在辽东工坊区新开辟的一片空地上,向身旁的民部主官和铁山师傅指点着。
“公子所言极是。只是这纺织之工,素来繁琐耗时。寻常百姓家中,织布一天,也出不了几尺布料,更别提那精细的丝绸了。”民部主官愁眉苦脸地说道。这年代,布匹贵如金,寻常百姓一年到头也添不了一件新衣。
铁山师傅也点头道:“纺线织布,多为女子在家中劳作,效率低下。即便有那纺车,也慢得像老牛拉磨。”
周明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要做的,可不仅仅是提高效率,而是要建立一个标准化、规模化的纺织作坊,让辽东的布料,如同这里的粮食和酒一样,成为响彻天下的名品!
“我欲在辽东建立大型纺织作坊,引入简易纺纱机,让纺线织布不再是苦力活,而是高效的生产!”周明语气坚定,指了指手中的图纸,上面赫然是几款在现代工业纺织中极为基础,但在汉末却能称得上是“黑科技”的纺织设备。
周明所说的“简易纺纱机”,是他在墨子芯片的帮助下,结合古代木工技艺,优化设计出来的手摇式纺纱机。它虽然无法与工业革命后的珍妮纺纱机相比,但相比于传统的单锭手纺车,其效率提升了数倍不止。
“诸位请看,这便是纺纱机!”周明将第一个木制样机推到众人面前。它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巧妙的力学原理。只需一人摇动手柄,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