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此人。
“你为何偷窃?”周明语气平和地问道,目光中没有丝毫的鄙夷与愤怒,只有一种令人心安的平静。
那流民吓得瑟瑟发抖,连忙跪下,不停地磕头:“小人……小人饿极了,一时糊涂,求公子开恩!小人再也不敢了!”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周明并未责罚,只是让人给他端来热气腾腾的高粱粥和饼子,让他饱餐一顿。那流民狼吞虎咽,吃得满嘴都是,眼泪混着食物,让他模糊了视线。这是他逃难以来,吃过的最饱、最热乎的一顿饭。然后,周明详细询问了流民的来历,得知他是在中原战乱中失去家园,一路逃难至此,家中老母幼弟皆已饿死,他孑然一身,求生无门。
“辽东不养闲人,但更不让任何一个勤劳的百姓饿肚子。”周明对他说,语气依然平和,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你既已饱食,可愿加入我辽东工坊?我这里有纺织作坊,有农田,有修建道路的活计,只要你肯出力,便能安身立命,每日有工钱可拿,再无需行偷窃之事,更无需担惊受怕。”
那流民听到周明的话,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一个偷窃之人,非但没有被打骂,反而能得到一份活计?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他激动得涕泪俱下,当即表示愿为周明效犬马之劳,此生此世,绝不负公子之恩德!
这件事很快便在百姓中传开,让周明的“仁义”之名更加深入人心。这种“反套路剧情”的处理方式,远比简单的惩罚更能收买人心。它让百姓看到了周明的宽仁与智慧,也让他们相信,在辽东,只要辛勤付出,就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这份对主公的信任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任何刀枪棍棒都无法比拟的强大力量。这正是《三国:从截胡大耳贼开始》中主角以德服人,草根逆袭的精髓所在。
蔡琰和张宁,作为周明身边的女性代表,也用她们自身的魅力,感染着辽东的百姓。蔡琰的温婉才情,使得辽东的学堂充满了诗书之气,她教授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